2025

09-28

平煤机装备公司大学生培养纪实


来源:平顶山平煤机煤矿机械装备有限公司浏览:36

人才是企业兴盛之本,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大力培养青年人才是公司不断发展的实际需要。平煤机装备公司在“五大战略”之“人才是关键”与“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双重引领下,高度重视大学生人才的引进与系统化培养工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一、实施“墩苗育苗”: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公司立足“因地制宜”,锚定培养方向与土壤,铺就大学生人才培养特色之路,围绕青年人才成长规律与企业长远发展需求,针对性推出了“墩苗育苗”“拔苗助长”及“双通道晋升机制”等一系列专项培养计划。

“墩苗育苗”:通过系统化、多岗位、多层次的实践锻炼与深度培养,从青年人才中墩育出符合公司实际需要的专业型人才和潜在型人才。主要方式有:让大学生去生产一线下沉基层、去销售前线了解市场、去售后下井磨练意志、去实验室提高技能积累经验等。“墩苗育苗”追求的是长期扎实的健康成长和“厚积薄发”。目的是让大学生“接地气”,深入了解生产最真实的情况,在这个过程中磨练他们意志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拔苗助长”:依托针对性、专业化的系统培养体系,结合定期考核与轮岗实践机制,在每一轮轮岗结束后启动“优中选优”的选拔机制。表现突出的大学生直接进入技术中心顶岗实习,期间需严格履行岗位考核任务、完成学习要求,若未能达到技术中心用人标准,将退回至轮岗体系重新历练。未获选拔的人员需保持积极心态,持续提升自我,蓄力争取后续选拔机会。选拔工作坚持优胜劣汰、动态调整原则,以“鲶鱼效应”激活人才活力,营造良性竞争的人才发展氛围。

“双通道晋升机制”公司建立“双通道”晋升机制,为员工提供多元发展路径。技术序列聚焦专业技术与技术攻关,晋升阶梯为:初级主管工程师→中级副主任工程师→高级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管理序列聚焦团队管理与战略执行,晋升阶梯为:副部长→部长→副总经理→总经理。“双通道晋升”满足不同特质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充分激发技术型、管理型人才的内生动力,实现“管理人才有舞台、技术人才有地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职称职务化,职务职称化”:创新推行职务职称改革,“职称职务化”是指技术序列工程师职称评聘,严格按照参与课题和全生命周期项目的参与度、能力、贡献评定,不单纯以学历、资历认定。公司会公开公平进行笔试面试,能者上庸者下。“职务职称化”是指已经被评聘的工程师职称也不是终身制,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跟上时代,跟上公司发展脚步,要在任务中有贡献,角色中有体现。如果未达到工程师评聘标准,当年即取消职务津贴。真正做到以能力论英雄,以贡献定职称。

二、编织立体培育网:筑牢人才培育新高地

大学生培养是企业实现长治久安的战略性工作。公司各单位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协同推进培养计划。公司党群人事部制定了《大学生培养实施细则》,创新推出“双重管理、三级导师”机制——由党群人事部与技术中心共同管理,设立车间带岗师傅、分厂领导及技术中心业务骨干组成的三级导师体系。

“双重管理”确保大学生培养工作在符合公司整体人力资源规划的前提下,精准对接技术中心的具体业务需求,避免培养与使用“两张皮”。“三级导师”体系则分别为大学生提供了技能传授、思想引导与职业规划的全方位护航:车间带岗师傅负责传授实操技能,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分厂领导作为管理者,侧重于塑造职业心态、宣贯企业文化,解答“为何做”的困惑;技术中心业务骨干作为专业导师,规划专业路径,指明“如何做得更好”的方向。同时,配合在各生产分厂的轮岗实习,编织出一张“点面结合、上下联动”的立体培育网。这张网络以轮岗实习为“横轴”,拓宽人才能力的广度;以三级导师为“纵轴”,挖掘人才专业的深度。通过多维度、持续性的输入与锻造,系统化地将大学生从潜力新人转化为既精通专业、又熟悉全局、更能扎根基层的复合型人才,完成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关键蜕变。

三、凝聚新力量,共绘新蓝图:见面见心见未来

7月初,在为期一周的系统性入职培训圆满结束后,公司董事长温杰携管理层团队与大学生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会。

会上,温总代表公司对新生力量的加入表示热烈欢迎,并基于公司战略与文化,对大学生未来的成长提出了殷切希望和清晰具体的要求。他以“融入、学习、磨炼、创新”为核心,阐述了四点重要期许,为每一位大学生指明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和奋斗方向。一是要快速融入环境:要适应环境,不要为环境而抱怨。要学习平煤机的历史传承,学习老平煤机人“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明白工作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修心,做到两个极致,画好两个同心圆。要完善人格,提升素养。“求己不求人”,先改变自己,再改变世界。二是要持续学习:学习精神是贯穿一生的。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人生才会变得更精彩。要知行合一,知的真切才能行的笃实,行的坚决才能知的更深刻。要争当“π”型人才,在扩大知识面的同时,要至少拥有两个技能“杀手锏”。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与人为善,多交流多学习。三是要磨炼意志:庭院跑不出千里马,温室种不出万年松,要为磨难做好思想准备。要脚踏实地,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做一个靠谱的人。要坚定信念,信念来源于实力,来源于认识,要有自信,不忘初心,做一个有人生追求、能够创造价值的人。要善做善成,学习分厂“一件事、一群人、一辈子、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精神,做一个厚积薄发的人。四是要突破创新:要敢于思考,勤于思考。希望大学生们接下来能够学习公司创新制度,多参与技术中心的创新课题与创新项目,为平煤机的未来找到具有战略意义的新产品、新路径。

四、聚焦成长,人才动态管理新实践:轮岗考核与动态走访相结合

7月底,公司党群人事部部长与技术中心主任深入生产一线,实地走访了解大学生的实习情况。他们与实习生亲切交流,细致询问工作现状与体会,并同分厂负责人就实习计划安排及成效进行了座谈。至8月底,首阶段轮岗实习已顺利完成。在阶段转换之际,各实习单位统一组织考核,围绕理论认知与实操技能两大维度,对大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了系统评估。

各分厂依据其生产工序分工,对大学生们设置了不同的实操考核项目。总装分厂实操考核项目为按要求区分销轴及垫圈等镀锌件、标准件、通用件及各阀类的相关生产配件;机加工分厂实操考核项目为导向套密封装配以及卡尺、千分尺的正确使用;下料分厂的考核项目为画出在产支架PMT650A.0401-28等三种弯盖板的图纸;结构件分厂实操考核项目为试板对接角焊缝焊接,考核实操人员打火、起弧、焊接、收弧等内容。各分厂带岗师傅及分厂领导全程参与,并对大学生的成长与考核结果给予了高度赞扬。一位带岗师傅评价道:“相较于一线员工,大学生的悟性更高、学得更快,部分学生已具备独立进入生产班组作业的能力!”这份来自基层的认可,让我们对培养模式的成效感到欣慰,它充分说明,我们正在走的这条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是正确的、行之有效的。

五、实习心语:在实践中的成长与蜕变

大学生陈宇浩说:在分厂实习过程中,各位师傅从自己的岗位职能和工作经历出发,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很多车间师傅在本职工作之外,还肩负其他职能,工作虽繁重,但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对工作的热爱和对企业的忠诚。一线职工师傅们吃苦耐劳,他们来的比我们早,走的比我们晚,工作都很辛苦,但和我们交谈时却很少谈及这些,总是鼓励我们珍惜在一线的时间,积累更多的经验,他们谈吐间流露出的荣誉感和彼此信赖、相互协作的精神,也让我们对他们刮目相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会更加珍惜在一线实习的宝贵机会,学习更多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不负师傅们的期待。

大学生范斯瑞说道:匠心并非守旧,而是对“更好”的不懈追求。它既可以体现在一杆焊枪的稳准狠上,也可以封装在一行行精准的代码里。智能机器并没有让工匠精神褪色,而是为其赋予了新的工具和舞台,让我们能去挑战更复杂的结构、追求更极致的质量。这里的每一位劳动者,都是“工匠精神”的现代诠释者。在分厂实习的一个半月,我会牢牢揣在心里带走。这里就像是我认识制造业的第一个“家”,让我第一次真正摸到了钢铁的温度,听懂了机床的轰鸣。我会带着在分厂学到的“尺度感”和“系统观”,去观察、去思考后面的每一个环节,想想它们之间是怎么环环相扣的。

六、新阶段,新征程:精准赋能,共创价值

2025届大学生的引入与培养,为平煤机装备公司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动力。有效缓解了公司此前面临的人才储备不足问题,将逐步填补技术、管理等岗位的人员断层,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战略发展的精准对接。在车间一线,他们以较高的悟性快速学习实操技能,不仅为车间生产注入了新鲜活力,也为技术研发团队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这批大学生的成长与融入,真正实现了“向下扎根”汲取养分、“向上生长”创造价值,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下一步,公司将立足实际,以“因地制宜”为原则,精准施策、滴灌培养,为青年人才铺就扎实的成长之路,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同频共振、共同发展,夯实企业兴盛之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