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集团大连核电石化有限公司是中国一重的的核心子公司,是综合能力最强、在制产品最多的核反应堆压力容器及石油化工重型容器供应商。张旭晨就是这个公司的高技能人才之一,29年根植于核电石化产品焊接工作一线,先后参与了以“华龙一号”、CAP1400示范工程为代表的三代核反应堆,以中国实验快堆、示范快堆为代表的四代核反应堆及专项堆压力容器、蒸发器、稳压器、锻焊主泵泵壳、堆芯补水箱等诸多核能装备的制造任务,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军队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泵壳支承”显身手
“华龙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的三代核电技术,其安全指标和技术性能达到了国际三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是“走出去”的国家名片之一。“华龙一号”福清5号核电机组的反应堆冷却剂系统由3条并联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传热环路组成,每条环路包含1台卧式蒸汽发生器和1台反应堆主冷却剂泵(简称"主泵")。泵壳支承是主泵泵壳的关键部件,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核心之核心。在以往的泵壳支承的制造中,全部采用手工电弧焊进行焊接,3台主泵泵壳,27条焊缝,如果全部采用手工焊接,大约需要90天的周期,不仅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高温环境施焊,焊接质量始终难以保证。面对批量化,如何实现又快又好的自动化生产这个课题摆在了张旭晨的面前。张旭晨着魔般的研究起来,只要休息,他就找相关的技术人员去研究探讨,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他就靠边实验边实践来摸索,凭借着多年生产经验和对自动焊接设备的了解,再加上他执着的数十次的实验,最终将自动焊接设备的枪体根据干涉部位的形状进行改良优化,又对机器的校直机构角度进行无数次调整,达到了满足焊接质量的全部条件。实现自动化焊接后,90天的制造周期被压缩到了45天,提效50%,超声检测探伤全部一次合格。在后续生产中,此方法先后完成了巴基斯坦K2、K3及田湾等共计18台主泵支承,产生了巨大经济效益,为“华龙一号”的建设作出贡献。
二、“马鞍焊接”展绝技
张旭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拥有精湛技能、高超绝技,对质量精益求精,对工艺一丝不苟。核反应堆压力容器进出口管与接管段组焊是马鞍型焊缝,是核压力容器制造核心工序之一。国家重大专项CAP1400示范工程2号,进出口管焊缝最厚处达到了300多毫米,上下坡口落差150mm左右,给焊接操作带来很大难度。尤其是在接管外侧进行封根时,由于接管形状有干涉处只能采用手工焊焊条进行焊接,焊缝要求R210mm的焊角,每个接管焊完需要2000多根焊条,在高温环境下焊接只要有1根焊条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返修,不但大幅增加成本,更重要的是损失制造周期。作为接管马鞍焊接的核心人物,每次都是张旭晨带领班组成员来“啃最硬的骨头”,承接全部马鞍型接管焊缝的焊接。张旭晨在班前会上经常说到的一句话就是,“从事核电容器焊接,就如同开着战斗机在航母上起落一样,既要艺高胆大,更要心细如发,精准精细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张旭晨言行合一,近30年烂熟于胸的焊接操作要领,他也要在班前会同大家一起演示一次,枪体距边量、上下坡速度、电流电压等参数合理匹配范围……把各个环节的风险点全部演示一遍后进行操作。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硬任务,被张旭晨班组一次又一次的圆满完成,CAP1400接管焊接任务的4个进口接管、2个出口接管、2个安注接管焊缝全部100%射线检测一次合格。
三、“向心环焊”创纪录
在核压力容器窄间隙环焊缝中,上封头与顶盖、下封头与过渡段的焊缝是焊接难度最大的,由于受力结构不同而此焊缝采用的是向心环焊缝。以惠州2号上封头与顶盖法兰的焊接为例,坡口深度接近200mm,焊缝要在变位器进行将近7天的连续焊接完成,要求100%进行超声波探伤。这种极限焊接的挑战对张旭晨来说,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焊缝成弧形,而窄间隙的枪体面板成直线,枪体单边距离坡口壁最大只有5mm间隙,张旭晨在操作时每次调节距边量只能在1mm与2mm之间,稍有过量就会产生焊缝咬边、夹杂或枪体与坡口壁接触连电使坡口端面损坏产生缺陷,屏气凝神的精细精准操作,汗流浃背却耐心细心检查,由于长时间一个姿势的高度集中精力工作,张旭晨经常会出现手臂僵直,自己不能动,需要班组帮助他把手指一根一根的掰开,才能把手上的工具拿下来,张旭晨以苦为乐的称之为“溶入重器了”。就是靠中精益求精、锐意进取的精神,张旭晨班组先后完成了漳州1号、惠州2号、福清6号等10台核压力容器的关键焊接任务,创下20条主焊缝探伤检测一次性合格的班组工作记录。
在党的培养下,张旭晨从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精英、行业工匠、创新能手。近年来,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项,各类创新奖6项,先后荣获大连市技术能手、黑龙江省国资委系统企业优秀共产党员、辽宁省工匠和集团公司大国工匠。张旭晨正在与全体班组成员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中国一重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倍努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为挺起民族工业的脊梁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