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涛,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1975年12月出生,1994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工业技工学校车工专业,现为华德液压泵分公司零件加工部技师、调整工,主要负责机床调试、泵马达零部件工艺研究以及泵马达新产品研发等工作。
宋涛同志技校毕业26年来一直在车间一线工作,先后从事过普车、普铣、插齿机、数控车、外圆磨、里孔磨、无心磨、成型磨、加工中心、专机等机床的调试,以及各种工具、钻头的刃麿工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宋涛对工匠精神的朴素而又深刻的理解。他在数控车床调试零件加工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思考、试验,成功编制了专用宏程序,使得原本需要3道序加工的零件可以一次加工完成,不仅提高了加工精度,更减少了试加工中零件的废品率,目前,这种方法在华德液压集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仅此一项,每年即为企业节省资金五十余万元。在机床使用方面,根据零件结构特征,在专用夹具基础上自制机床附件,拓宽了零件的加工范围。同时,在立式加工中心的操作过程中,设计快速找正机构,使零件实现快速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通过刃磨自制刀具,解决了生产中球窝等异形面的加工难题。
如果说武器是战士的第二生命,那么机床就是一个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宋涛正是运用他多年来在机械加工方面的综合经验,解决了企业设备的一个又一个棘手问题,而这,对他而言,早已习以为常。2009年,由于引进的德国二手设备老化,在加工连杆时,机床经常出现问题需要维修,但是有很多配件已经无法买到,基于这些情况,宋涛带领车间技术人员,通过不断的数据分析、精度测算、工艺改进、终于将企业所需的7种连杆全部在数控车上进行加工,完全替代了德国二手设备,并且通过程序的优化,及采用新的工艺和装夹方式,使连杆的加工时间由原来的3分钟,提高到现在的1分半钟,大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2010年,宋涛在新设备的应用上通过不断的总结及优化使在池贝TVU5立式加工上加工的主轴,由以前的单件30分钟,提高到现在的7分钟,在实际工作中通过不断实践,总结优化程序、修改转速、进给量、减少换刀次数、从而实现现在的目标,在新品加工中通过对机床和新产品的了解,先后解决了多个产品回程板的加工,他利用现有机床,自己制作夹具,每次都能按时按质量完成新产品加工任务,为企业节约的大量时间及相应制作、设计夹具的费用。
为“强基工程”项目贡献自己的力量。液压行业属于基础产业,虽然近些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在高端领域依然为进口品牌企业所垄断,长期以来成为中国液压行业及主机行业向高端发展的瓶颈。“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华德液压多次承担工信部“强基工程”项目,力图在高端液压领域取得突破。当宋涛得知企业准备全线研发替代进口的液压泵、马达后,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用他的话说“产品设计我不专业,但是加工工艺方面一定用得着我”。通轴泵、六结构液压马达较传统斜轴马达,具有更高的转速,可承受更高的压力,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煤炭、军工等领域,目前国内只有个别引进国外技术的厂家可以少量供应该结构马达,但质量方面并未完全过关,国内绝大部分需求主要依赖进口。缸体和柱塞是是六结构马达最主要的摩擦副,缸体孔与柱塞之间的磨损程度直接决定了马达的可靠性和寿命。宋涛同志与技术人员共同确定了缸体与柱塞的关键尺寸、材质选择、热处理方式,优化锥柱塞的结构,改进柱塞的加工方法和检测方法,对全钢缸体的柱塞孔耐磨性进行工艺攻关,并开展多次试验。通过对产品进行百余次性能、寿命试验并多次拆检,最终确定了产品加工工艺。严格依据:中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10829-2008液压马达》中6.2.11.1(b)进行耐久性冲击试验,产品性能达到并超过行业标准。2019年12月20日,华德液压生产的HD-FE80马达顺利通过徐工研究院的全性能测试,进入到徐工配套液压产品目录,填补了国内六结构马达市场空白,初步测算,六结构马达产品市场容量超过一亿元。
荣誉面前他没有停下,宋涛同志作为掌握多种机床操作的高技能人才,在自己努力工作、积极创新的同时,带领着身边的同事共同默默奉献着。2012年,北京华德液压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以宋涛同志命名的工作站,几年来,宋涛同志带领全体工作站成员,从产能测试,提高调整效率,创见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跨部门协作,技术研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根据设备种类编制《机床调整指导书》,详细叙述设备调整时的每个步骤和所用时间,记录发现的简便方法和出现问题的解决措施。他们围绕设备操作技能、设备维护方法、零件检验方法、工艺纪律、质量事故分析、设备事故分析等方面内容对员工进行指导。他们配合工艺部门完成编程调整、新胎具验收等工作,对工艺文件里存在的问题提出书面建议。为提高车间生产技术难点问题的解决,提高调整工工作能力,工作站还每周四定期召开一次技术研讨会。在自我创新、小改小革方面,他们每人每年都能够完成不少于两项的创见成果。现在工作站团队已由建立之初的十名调整工发展到十五名。他还先后培养了各工种业务骨干十余人,成为企业开展“一专多能”活动的典范。
“问题不解决,寝食难安”、“既然干,就要干好”,在这条成功之路上洒满了他辛勤的汗水,同时也获得了实至名归的荣誉。多年来,宋涛同志先后获得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市职业技能竞赛在职职工组车工第一名、北京市劳动技术能手、首都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市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技师、全国劳动模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产70周年纪念奖章等荣誉称号。2018年1月17日,北京电视新闻台“北京您早”栏目播放了时长5分钟的“一线锤炼高技能、敬业爱岗重传承”宋涛先进事迹专题报道。在注重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我们身边的宋涛无疑是岗位创造价值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