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工匠

热西拉•热哈提

 新疆喀拉通克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技师  

一路走来不容易,二十载凌霜傲雪,终得海阔天空。拥有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等一系列光环的热西拉·热哈提,一如既往地行走在浮选机旁,神情专注地盯着浮选泡沫,竖起耳朵听刮板的声音。当阳光在她的脸上洒下一层薄薄的金,她心中的信念又加重了几分。

源出可可托海 传承红色基因

热西拉·热哈提,女,哈萨克族,1975年12月出生于新疆有色的摇篮——可可托海,是一名“矿二代”。她是沐浴在父亲全国有色行业劳模的荣光下长大的,更是在可可托海精神塑造的环境中成长的。

她的父亲热哈提·木哈什是第一代新疆有色人,是可可托海矿务局的一名矿工,也是全国有色行业劳模。她印象中的父亲一年只有十几天在家,其他时间都是在单位上班。家里曾经用麻袋装了好几袋海蓝宝石,因为是公家的东西,父亲不许他们家人拿一颗,他们全家人也都没有任何人去碰一下,这是父亲留给她印象最深的一件事了。小时候,她的父亲一有时间就教她说“我是中国人”,后面又慢慢让她学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父亲对工作的热情和勤恳的样子潜移默化中感召着她,“成为父亲那样的人”也在她的心中一点点扎下了根。

如今,她已经是高级技师,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虽然她的父亲早已离世,但却用最朴实的形象、最简短的话语、最无声的教诲,还有共产党员的精神力量,一直激励和陪伴着她,鼓舞她以过硬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秉承初心使命,传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为企业稳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

“我是党和国家、还有企业培养的,要感恩党,感恩人民,回报国家和企业。”这便是热西拉·热哈提的初心。她牢记父亲的教诲,时时告诫自己,一定会在今后继续坚守初心、践诺笃行。

勇当矿山二代 续写工匠精神

1999年5月,从克拉玛依电大俄语系毕业的热西拉·热哈提被分配到喀拉通克公司选矿厂工作,成为了一名浮选工。

浮选岗位,成天和矿浆、药剂打交道,又脏又累。她刚上班不久,选矿厂新上了1000吨系统,浮选工必须24小时连续不断地搅拌矿浆中的石灰,一旦石灰结块,后果不堪设想。有一天,她突然感到腹部剧痛,腿软心慌,几乎要瘫倒在地上,手上的动作自然也慢了,同岗的工友却认为她是不想干活。她咬着牙,支撑着手里的搅棍坚持干完了一个生产班。等到下班的时候,整个人都要虚脱了。身体的酸痛,被人误解的委屈,让当时二十出头的她,伤心地大哭了一场,想要换个岗位。这时候,父亲的朋友,选矿工程师孙工对她说:“遇到这么点困难就退缩了?你知道吗?浮选工是个技术活,想干好可不容易,一般十年才可以出师。你父亲是劳模,你身上应该有他的精神。”

从那以后,她暗下决心,要在浮选岗位上干出一点名堂来,决不能让人看扁。尽管身边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她始终选择坚守,因为她想看看,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这一坚守,就是20年。

热西拉·热哈提从小到大上的都是少数民族语言的学校,对国语文字十分生疏,对选矿技术更是一窍不通。为了掌握实际浮选矿浆分析的方法,她开始阅读浮选工艺书籍。一开始,她什么也看不懂,于是就像小学生一样一个字、一个词地查阅字典,搞清楚浮选工艺书籍里的词汇含义;为了能总结出精矿品位和加药量之间的规律,她天天跑去化验室要分析结果,一时间所有人都以为她想要换工作了;她每天提前半小时接班以便理清自己这一班的思路,又晚半小时下班忙着总结出现的问题。

2010年10月,选矿厂2000吨系统投入使用。刚开始调试时工艺不稳定,经常有刮浆现象,而浮选岗位是选矿厂的“心脉”,各项工艺指标完成的好与坏,直接制约着公司的产量和效益。为此,她每天都要与磨矿工、加药工相互深入沟通,不停的查看药剂用量和磨矿浓细度、观察浮选泡沫等,检查每三十分钟左右巡查一遍,从不懈怠。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热西拉·热哈提硬是靠着日复一日点点滴滴的观察、积累、思考和总结,摸索出了“一看、二听、三摸”全流程把控的现场分析方法,从“门外汉”变成了行家里手。她能够通过看泡沫大小、泡沫层的颜色和厚度、听刮泡的声音、摸矿浆的粘度,来判断浮选矿浆矿化效果、判断药剂量,从而准确判断出浮选工艺指标和精矿品位。她所在的生产丙班指标从中流水平到名列前茅,合格产量一年中有七个月排名第一。

她每天都会想,自己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完成,还有更多知识等待着她去学习,只有她学好了,不断提高,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最本色的热西拉·热哈提,永远把责任扛起,为了企业的发展倾尽心血。

甘做铺路基石 实现浮选创新

2014年,选矿厂成立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浮选技能大师工作室,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传、帮、带”培养出更多的高技能浮选人才。她也将自己掌握的绝技绝活毫无保留地进行传授,缩小新老员工的技术差距,提高全员整体技术水平。

热西拉还借助技能大师工作室这个平台积极组织开展浮选科技创新项目、技术攻关和QC、“五小”活动;确立了提高选矿金属回收率、降低药剂成本等技术攻关课题;参与实施了现场工艺流程多样化改造、部分加药点流量失衡的改造、降药试验、低碱偏中性工艺流程改造的工业试验等;参与完成了对氧化矿泥选别方案的确定和验证;参与磨合和现场管路布置讨论与实施,不断的确认管路对接的准确性,最终实现1000吨与2000吨磨矿系统再加一套浮选系统有机的结合;参与实施现场铺设药剂管路,浮选技改完成新增8台30m浮选机的现场调试,并正式投入生产,2018年8月,选矿厂混合精矿产量达建厂以来历史新高14786吨;她还组织工艺技术员提高回水利用率,降本增效;开展自磨机钢球配比实验;组织实施了对外来科研单位提供的流程验证及创新;参与提高混合精矿品位,降低混合精矿水分的实验攻关;开展捕收剂实验,在现场工艺流程不变的前提下,研究探索出了一种最佳的药剂制度;开展药剂组合添加实验,回收率提高,经济技术指标稳定。

2016年,她荣获国务院特殊技术津贴。而浮选技能大师工作室在她的带领下,也先后培养出了5个技师、3个高级工、4名以上浮选技术骨干。

热西拉·热哈提有一个汉族徒弟叫高燕,接触浮选不到4年,勤奋好学的她就在新疆有色集团公司技术比武中拔得头筹;还有一个小徒弟古丽努尔总是说:“师傅,我想成为你!”跟着热西拉·热哈提3个年头后,她也能独当一面,挑起班组生产的大梁。作为班里的骨干,热西拉·热哈提总是积极参与车间班组开展的各项活动,真诚帮助每一个同事,将民族团结之花浇灌得越来越鲜艳亮丽。

她是领导最放心的员工,她是同事眼里谦和的大姐,她是徒弟心中无私的师傅,她是女儿口中好好学习的榜样,她更是全家人的骄傲。作为劳模的女儿,她用青春和汗水践诺了父亲的遗志;作为“有色矿二代”,她用忠诚和勤勉传承了可可托海精神;作为少数民族,她用和谐和团结铸就了融洽的生产生活美好环境,为新疆有色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

二十年的工作历程中,热西拉·热哈提实现了她人生中的一次次跨越,用爱岗敬业、勤学好问、刻苦钻研阐释着“巾帼何需让须眉”的美丽人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她特有的柔情和细腻诠释了新时代女性的自尊、自强、自立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