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志文,男,汉族,1967年11月出生,山西省稷山县人,山西百一公司连铸装备分厂无磁辊生产线职工,铣工技师,公司铣工专家。先后获得太钢第二十六届职工技术比武铣工状元,太钢技术能手称号;太原市第七届职工技能大赛铣工第四名,太原市技术能手称号,记三等功;太原市第九届职工技能大赛铣工第三名,太原市技术能手称号记二等功;山西省第四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铣工第一名,获得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14年获得山西省“三晋技术能手”称号;2018年4月,被太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时代新人,晋阳工匠”;2018年5月,荣登太原市“五月时代新人榜”;2019年3月,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2019年4月,获山西省机冶建系统“金牌工人”称号;2019年4月,获山西省机冶建系统“五一劳动奖章”。
宁志文同志,从1986年参加工作至今,始终坚守在铣工岗位,传承和发扬“军工制造”和“吃苦敬业,严谨精细,创新求变”的传统精神,把公司“敬业,创新,用户至上”的企业文化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爱岗敬业,脚踏实地,精益求精,干好每一个零件,在生产过程中,对加工工艺路线进行优化,在团队协作过程中,勇于承担重任,并超额完成生产任务,积极做好年轻人传帮带工作。在2006年被评为太钢机械设备制造公司铣工操作专家,公司改制后,继续被评为百一公司铣工操作专家至今。该同志守固树立质量第一,用户至上思想,加工的产品被列为免检产品,被公司质检部门树立为质量放心人。
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五小”创新、合理化建议、节能降耗、质量QC技术成果活动,工艺工具改制,他在利用废旧铣刀改制新刀具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如:利用锥柄立铣刀经过磨制加工改造成加长直柄立铣刀,解决了加工深度沟槽,密封槽,深台阶面等铣工工序的技术难题;利用莫氏4号铣刀柄和三面刀镶齿盘铣刀(16×φ90)焊接而成的“T”铣刀,解决了加工太钢一钢,二钢不锈钢窄面水箱零件上的台阶槽。利用废旧硬质合金焊接铣刀改制外圆弧角铣刀,用于加工R4~R15的外圆弧面,这样刀具改制,为公司降低了刀具成本,节约了生产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这几项刀具改制,每年可创利润12万元,并获得2014年山西省职工提案优秀奖,2015年太原市“五小创新和职工优秀提案”三等奖。在铣床加工过程中,有些零件的工序加工需要辅助夹具支撑才能完成加工任务,近几年来,设计制作了,芯轴角度垫板,定位装夹具等许多二类工装夹具,为零件快速完成节约时间,提高生产效率,改制的圆柱压板的装夹工具解决了尖山齿板异形工件装夹难度技术问题,可创利润5万元,并在2017年太原市优秀提案中获得二等奖,2018年山西省机冶建行业创新活动三等奖。
在百一公司质量QC技术成果活动中,“如何提高宽面铜板一次使用率”及“优化链接加工工艺降低成本”,分别获2017年质量技术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两项成果可创效益50万元;“不锈钢水箱的铣工优化加工技术”获得公司2018年质量技术成果三等奖,创效益15万元。
积极参加公司技术、工艺、创新、研发活动,参加二钢热磨头攻关试制,对热磨头的铣工工序进行了第一次加工试制,将热磨头产品实现了国产化,其中攻克了几种比较难加工的零件。参与济钢水箱的工艺编制及加工过程中铣工技术问题的现场处理工作,并利用三把φ45键槽铣刀改制分段圆弧刀,完成加工任务,缩短了加工时间,节约了刀具成本2万元。2016年在制造一钢圆胚结晶器设备项目中多次提出了工艺修改建议并被采纳,对铣工难加工的零件进行试制。
对公司专业化产品,如一钢、二钢的各种规格铜板、水箱、鞍座、引锭装置的各种链节,定侧辊支架等进行操作加工工艺优化,形成了高质量,快捷化的加工生产模式。
在铣床加工过程中,攻克了许多形状复杂、技术含量高,特殊材料的零件加工制造,如2016年酒钢调宽垫板各六套互换双斜面燕尾槽配合技术的加工,年产值可达50万元;热磨头上的连轴器、太钢一钢圆胚定位调整价4º斜面加工。不锈钢、镍合金、无磁钢等难加工材料的加工,为公司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参加了“李仲平技术创新工作室”参与新项目技术攻关,工艺编制工作,对太钢的一钢二钢用结晶器设备进行了技术改造创新。2015年,2019年,该创新工作室获山西省优秀创新工作室。
“细节决定成败”工作中,扎实精细,从小处着手,勇于承担,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各种技术比武活动,如多次参加公司、太钢、太原市、省职工技术比武大赛,并获得过太钢铣工状元,太原市第三名,山西省铣工第一名的好成绩。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别人先进操作技能,使操作技能得到长足提高,带动周围职工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并投身到创新活动中。
该同志在工作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安排,加班加点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多次获得公司“利企利他”优秀职工、“公司年度先进工作者”、“岗位标准化操作标兵”等荣誉。
中国梦,劳动美,作为新时代产业工人,创新需要新知识和新技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不断前行,才能不负历史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发扬工匠精神,勇攀高峰,为美好明天作出新的贡献。